5SHX2645L0004 威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生存之道

2024-05-08 | no responses

2024年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以“新时代 新汽车”为主题,新能源汽车毫无意外地成为本届车展上最耀眼的明星。新能源汽车的高歌猛进,背后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 成立于2013年的威睿,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充电系统、储能系统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威睿认为,如果一家企业立志发展百年,在构建自己的技术护城河时,自研自制就是大势所趋。 2023年,威睿黄金动力系统在浙江衢州的极电三电智能制造工厂正式下线。该系统包括800V高压平台的电驱、电池及电芯。基于800V平台的一系列创新技术,让新能源汽车2.02秒零百加速、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的梦想变为现实。黄金动力系统的投产为汽车电动化变革注入全新动能,也代表着威睿全域自研自产之路迈上新台阶。 “绿色低碳”理念同样深植于威睿的企业基因。为实现公司2040年价值链碳中和目标,威睿针对企业自身及供应商积极开展运营碳减排、价值链碳减排,并形成了具有威睿特色的碳中和模式,为赋能产业零碳转型提供了样本。

Read More

5SHY4045L0006 算力+能源协同优化助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

2024-05-08 | no responses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2023年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1。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支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积极承接长三角各都市圈的实时性算力需求,重点满足视频通话、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车联网、灾害预警、远程医疗、人工智能推理等高频实时交互型的热数据业务需求。 2024长三角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峰会论坛于4月26日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算力引领、产业创新”为主题,交流探讨依托算力网络、数字技术,发挥数据要素潜能,实现数据信息计算、存储、传递、加速、展示、应用等功能场景落地的路径和方法。作为电气化领域的领军企业,ABB应邀参加该论坛,并由ABB电气中国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蒋英发表主题演讲——“算力+能源协同优化助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转型”。 蒋英指出,数据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要算力与能源深度协同,基于数据中心负荷特征深挖用能空间,通过优化机理算法确定最佳柴发投入容量与负荷达到精准匹配,实现源荷的动态平衡,进一步共济共享优化资产配置。同时,算力负荷与冷却系统联合优化,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同时建立数据中心负荷的灵活调节能力,探索“产消型”数据中心实践路径。 ABB的演讲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与会专家表示,ABB在电气化领域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为长三角地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数据中心领域,ABB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灵活多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既能提供柴发共济-源荷互动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完整的预装式配电方案、也可以成套出售多样化的中压和低压开关柜,甚至通过提供电气元器件与国内OEM合作研发定制化的直流解决方案。得益于ABB从电网接入到末端链路的完整产品链,以及为客户提供的针对性软件应用开发及设备配套,ABB数据中心方案被国内各行业大型数据中心和算力基础设施所采用,是众多企业当之无愧的优选合作伙伴。 2024长三角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算力网络协会联合主办,论坛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联合江浙沪皖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学者、算力产业标杆企业、数字技术代表企业。

Read More

PPD113-B03-10-150000 ABB现代微型断路器——传承百年安全守护,助推能源转型发展

2024-05-08 | no responses

● 随着100多年用电历史的发展,如今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对电网管理提出新的需求,电气安全技术的创新成为实现净零未来的关键 ● ABB 发明的现代微型断路器在性能、紧凑尺寸、连接性和透明度方面持续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更新 ● 灵活、省时的设计使安装更便捷,有助于解决当前电气行业的使用痛点 近日,由ABB 发明的现代微型断路器 (MCB) 迎来百年发展的里程碑。100年来,它通过保护电路安全拯救无数生命,并与时俱进,不断演进来满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据统计,近四分之一的火灾发生在住宅建筑中 [1] ,现代微型断路器不仅通过保障住宅安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电气安全带到了从商业建筑、工厂、铁路基础设施到数据中心的社会各个领域。 现代微型断路器能够检测短路和过载等电气故障,并能够在10毫秒内断开电路,是眨眼速度的 10 倍。如遇故障发生,它可以快速、轻松地复位,无需更换。随着向“净零未来”目标的不断发展,增加电气化和整合更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变得至关重要。而保护设备则需要管理更大的电气负载,以及应对电力供需的变化。ABB 可提供从太阳能电池板、热泵到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等全系列的安全技术和解决方案,并可针对剩余电流、浪涌、接地故障电流、电弧等故障提供额外的保护。 ABB电气智慧建筑全球终端配电产品组负责人Aldo Sciacca表示: “我们面向未来的产品组合着眼于实现能源效率和透明、可持续的实践。我们还专注于安装便捷安装,这在面临劳动力短缺时非常重要。通过紧凑、模块化、灵活的设计,我们能够快速、安全地对建筑物进行改造以及整合可再生能源,这在保障现代社区、现代城市、未来城市景观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保护设备使全球各地的新旧建筑更加安全、智能和可持续化。其紧凑的设计让电气系统即使身处空间有限的历史建筑内也能得到升级改造。全球许多历史建筑,如阿姆斯特丹的“小孩堤坝风车村”(Kinderdijk Windmills)和德国的“亚琛大教堂”(Aachen Cathedral),其内部结构都特别容易受到电气设备和系统安全的威胁,并可能引发火灾。目前,这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划为世界遗产建筑的电气系统均已通过安装紧凑型保护装置进行更新,例如电弧故障检测装置 (AFDD),该装置具有集成剩余电流和过流保护 (RCBO) 的保护功能。这些设备可以在未来长达几个世纪保护这些历史文化地标的安全。

Read More

RET670 1MRKO04816-AC批量建造优势突显!广船国际同日交付2艘新船

2024-05-06 | no responses

4月29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联合中船贸易为H-LINE航运公司建造的70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首制船“GLOVIS SOLAR”号(船号21110055),以及为中船租赁和地中海航运集团建造的16000TEU集装箱船5号船“MSC QUITTERIE(MSC 奎特丽)”号(船号21110022)同日举行命名交船仪式。 据悉,此次命名交付的两艘船舶均为广船国际近年承接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兼具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体现了广船国际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广船国际自2021年开始承接大型集装箱船和双燃料汽车运输船订单以来,通过大力推进精益管理,形成了批量承接订单并连续建造的优势,在这两型船建造领域实现了从“无”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GLOVIS SOLAR”号交付后将租赁给韩国现代集团旗下专业物流公司Glovis运营,是广船国际与韩国船东合作的首个项目。 该船总长200米,型宽38米,设计吃水8.6米,设计航速19节,共设12层车辆甲板,其中4层为可升降式活动甲板,可根据不同车辆货物装载需求,装载7000辆家用汽车。 该船采用天然气(LNG)/燃油双燃料推进系统设计,可在3种燃料模式下航行,采取减阻防污漆等各类节能措施,EEDI(能效营运指标)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第二阶段(phaseⅡ)要求,是一艘绿色、环保、高效的汽车运输船。 为适应汽车市场需求,该船还满足电动汽车的装载要求,是全球首型满足韩国船级社(KR)电动车入级符号AFP-C(EV)要求的汽车运输船。全船车库区域实现了高清彩色摄像头无死角覆盖,并配备了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大大提高了电动汽车运输安全性,为新能源汽车运输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 在该船建造过程中,广船国际充分发挥大项目制优势,项目参建团队在公司PCTC生产技术委员会的带领下,深入总结运用华南首个双燃料汽车运输船项目的建造经验,实现了工艺流程的优化和主线工程的高效推进,船坞、码头、试航等主建造周期均刷新了广船国际同类船最短周期纪录,最终实现了提前30天完工交付。

Read More

RET670 扬子三井交付Chellaram第二艘63200吨散货船

2024-05-06 | no responses

4月30日,扬子江船业集团扬子三井造船为Chellaram船东建造的第二艘63200DWT散货船“DARYA NITYA”轮(挂马绍尔群岛旗),解缆离开船厂码头,交付投入船东公司运营,开启首航。 4月29日,扬子三井造船与船东Chellaram共同为新船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教母Preeti Amalia D’Costa女士,Chellaram印度公司总经理 Sheriff D’Costa先生、香港公司高级船舶经理Arun Kumar先生、上海公司技术经理俞海港先生、上海公司机务助理王路波先生、现场办经理Debabrata Ghosh先生,DNV江阴站经理史勇林先生,三井物产井上泰輔先生、金井隆幸先生、曾炤佳先生、田野先生,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扬子三井总经理宋书明先生,扬子三井CFO石丸雄次先生、COO田村光路先生、副总经理陈国强先生及总经理助理中尾慎一先生以及各合作方、员工等代表参加了命名交船仪式。 扬子三井代表宋书明先生表示:“本船是扬子三井为 Chellaram 建造的第 2 艘全新设计的Ultramax散货船。衷心感谢 Chellaram 的支持和帮助,感谢 Ghosh 先生及其优秀的船东监造组,感谢 DNV胡先生及其团队的专业和专注投入;感谢三井物产东京和香港长期以来的支持;也感谢扬子三井每一个为本船建造做出贡献的员工,很荣幸能与你们共事。扬子三井一直在努力,通过与各方开放的沟通和相互支持,不断提升安全、质量、客户满意度和YAMIC品牌竞争力,为我们尊敬的客户建造更多更安全、绿色、性能更好的船舶。我们致力于成为最安全、最专业的绿色船舶建造方。” Chellaram代表Sheriff D’Costa先生表示:“我谨代表我们尊贵的主席Lal Chellaram先生,向每一位为建造这艘优质船舶作出无私贡献的人表示感谢。从船厂管理层和工人、到我们的合作伙伴Mitsui & Co、DNV船级社,以及由Ghosh先生带领的优秀的监造团队,该项目的成功,每一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Chellaram Shipping,我们将“绿色航运”放在首位,坚定致力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对本船优秀的燃油效率、环保性能,以及其采用的前置导管、舵球、低阻力油漆等节能技术感到非常满意。作为我们船队的第24艘新船,我们热烈地欢迎她加入。” 教母Preeti Amalia D’Costa女士命名该船为“DARYA NITYA”轮,并掷香槟礼。鞭炮、礼花齐响,汽笛共鸣,龙狮共舞。祝福新船、随船船员航行平安,为建造方带来荣誉,为船东带来好运与财富。 驾驶室内,船长Jasraj Singh先生、轮机长Parmit Sharma先生举行了印度传统祈福仪式,保佑新船受印度神庇护。 “DARYA NITYA”轮入DNV船级社,该船于2023年6月29日开工,2023年12月10日上船台搭载,2024年2月28日下水,4月16日顺利完成试航,建造周期约10个月。

Read More

PPD103-803-10-150000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开展首次海试

2024-05-06 | no responses

5月1日8时许,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 根据航母建造工程进展,这次海试主要检测验证福建舰动力、电力等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自2022年6月下水以来,福建舰建造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系泊试验和装设备调试,具备出海进行试验的技术条件。 福建舰,舷号“18”,是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于2022年6月下水。 据军事专家张军社介绍,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有以下几个阶段: ■ 航母建造完成后进入舾装阶段。 ■ 在港口码头上进行系泊试验,测试静态下航母动力系统、武器装备系统等各系统运转情况,系统之间有没相互干扰;系泊试验主要是由工厂来进行。 ■ 海试阶段,主要由海军官兵和工厂人员共同完成,在真实的海况下进行,甚至要经历一些大风大雨等高速、机动的情况。 ■ 等海试期间发现的问题解决,下一步便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Read More

CRAFT 012-92599-53 一船下水一船铺底!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多用途纸浆船同日双节点

2024-05-06 | no responses

4月30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系列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N1117成功下水,该系列实现一船下水、一船铺底两大节点。 4月30日上午,系列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第7条船 N1117项目开始拖移下水。建造过程中,项目管理部积极响应公司部署,优化建造线表,缩短船台周期。在上船台之初,项目组积极策划,分析生产主线,与工区共同研讨,制定了详尽的生产计划。在建造过程中,提前预测,及时规避问题,紧张有序的实施每一项计划。拖移前,项目完成所有分段完工报验、舱室完整性交验及密性交验、轴桨舵工程、系统密性交验及生活区房间内装工程,船台总周期较前序船进一步缩减,圆满达到预期目标。 同日下午,系列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N1119完成船台铺底,该船是77000系列第9条船。 77000吨多用途纸浆船总长225米、型宽32.26米、型深21米,设计航速15节,续航25000海里。该船为拥有箱型货舱、全球航线的多用途船。除可运输纸浆外,还可装运谷物、铁矿石、钢卷筒等散装货物以及火车、风电设备、大型机械设备等大件货,也可以装载集装箱、新能源汽车及部分危险品,同时舱口盖可装运集装箱和大型货物,具有较强的适货性,船舶运营的经济性进一步提升。

Read More

PM861AK02 开局良好!马士基营收复苏上调全年预期

2024-05-06 | no responses

5月2日,A.P.穆勒-马士基(马士基)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因码头业务的良好表现,以及需求增加和持续的红海危机的双重影响,公司业绩表现符合预期,与2023年第四季度相比,营收复苏强劲。因预计当前市场环境将持续至下半年,马士基上调全年财务预期范围下线,现预计实际息税前利润(Underlying EBIT)为-20亿至0亿美元。 A.P.穆勒-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柯文胜(Vincent Clerc)表示:“今年开局良好,第一季度的表现正如预期。需求走势趋向于此前财务预期中市场增长的上线,红海地区问题依旧存在,因而第一季度的业绩与上一季度相比实现复苏。我们预计这些市场情况在今年大部分时间会持续存在,所以未来几个季度的前景也更加明朗。然而,由于今明两年交付的新船数量较多,我们预计这将抵消以上因素带来的正向影响,令海运市场再次承受压力。因此,我们将继续进行成本控制,以降低海运业务受阻带来的额外成本,并提升物流与服务业务的利润。基于公司强大的价值主张,控制成本对于支持客户应对持续的市场波动并建立更具韧性的业务至关重要。” 今年第一季度,马士基实现营业收入123.5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42.07亿美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5.90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9.69亿美元;息税前利润(EBIT)为1.7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3.26亿美元;净利润为2.08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3.23亿美元。 其中,海运业务方面,受到红海地区形势的影响,市场运价和成本因供应链受阻而升高。高货量、高舱位利用率和持续的成本控制确保了海运业务与上一季度相比实现业绩提升。马士基海运业务一季度营业收入80.09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的98.73亿美元;EBITDA为9.5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3.52亿美元;EBIT为-1.6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为19.69亿元。 物流与服务业务方面,货量显著增长,但由于一些仓库利用率过低,以及在北美陆运业务中履行新客户合同的短期挑战,利润尚未令人满意。马士基物流与服务业务一季度营业收入35.04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34.71亿美元;EBITDA为2.6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3.16亿美元;EBIT为5400万美元,低于去年同期1.35亿美元。 码头业务方面,新的一年货量大幅增长,业绩表现强劲。强有力的成本管理和高效能助力提升利润。马士基码头业务一季度营业收入9.99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8.76亿美元;EBITDA为3.4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91亿美元;EBIT为3.00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07亿美元。 马士基继续优化投资组合,专注于端到端物流服务,对拖轮公司施维策(Svitzer)进行了拆分。该举措已在4月26日举办的特别股东大会上获得批准,并于4月30日完成。施维策集团(Svitzer Group A/S)现已在纳斯达克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上市。 基于强劲的市场需求,马士基上调全年财务预期范围下线,2024年全球集装箱货量增长预计接近2.5%至4.5%的上线,A.P.穆勒-马士基将保持与市场同步增长。此外,预计红海/亚丁湾局势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运力过剩仍然是一个挑战且终会到来,但影响会有所延迟。 马士基预计,2024年全年EBITDA为40-60亿美元,EBIT为亏损20亿美元-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FCF) 为-20亿美元。2023至2024年预计资本支出为80-90亿美元,2024至2025年预计资本支出为90-100亿美元。

Read More

PPD113 上海实现国内首例集装箱轮排放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

2024-05-06 | no responses

首艘安装碳捕捉系统的集装箱轮“长顶”号完成作业任务驶离港口。叶真于 图 2024年5月1日12时,巴拿马籍“长顶”号集装箱货轮完成作业后驶离上海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 与以往不同,除了集装箱作业任务,该货轮同时还卸下了一罐液态二氧化碳。这罐液态二氧化碳源自船舶加装的碳捕捉系统,该系统将货轮引擎工作时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液化。首罐液态二氧化碳的卸船标志着远洋航行船舶从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闭环,航运业的减碳方案多了一份上海方案。 国内首次液态二氧化碳在洋山深水港成功回收 刘舒逸 图 海运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大、各国船队规模的增长和船舶的日益大型化,船舶碳排放日益受到各国关注。据国际海事组织数据显示,航运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一艘单船载箱量达2万标箱的货轮,航行时每小时约消耗10吨重油。为此,近年来各国纷纷发展绿色航运,通过征收碳税、实行碳排放额度交易,促使航运企业主动减少碳排放,传统能源船舶脱碳脱硫的改建需求强烈,以LNG、绿色甲醇、绿氨、锂电等为动力的各类新能源船舶竞相登场。 作为全球首艘加装碳捕捉系统的集装箱货轮,已有十年船龄的“长顶”号集装箱货轮在上海迎来新生。加装的碳捕捉系统由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运用有机胺循环吸附技术,将二氧化碳从船舶主机排放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目前,全球船队数量约为10万艘,仍以传统燃料为主,该系统市场前景广阔。据登轮核查的洋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介绍,该轮完成加装碳捕捉系统作业任务后,于2024年1月18日从吴淞锚地启航再次投入欧洲航线运营,于4月29日晚回靠上海洋山深水港。 在货轮靠泊洋山深水港期间,改建方工程人员登轮回访确认碳捕捉系统全航程运行情况。本次往返欧洲累计航程35000海里,二氧化碳综合捕集率最高可达80%以上。改建方表示,相较于新建集装箱船舶和改建船舶动力系统,加装碳捕捉系统初始投入和运营成本较低,是最具性价比的减碳手段之一,可满足船舶全生命周期碳减排需求。 为确保工程测试人员顺利登轮回访,洋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提前为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签发了长三角区域通用的临时上下外轮许可证和相关随船工作证,便利测试人员对船舶碳捕捉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加强液态二氧化碳卸运期间对口岸限定区域的现场巡查和视频监管,避免无关人员靠近作业区域,确保罐体卸运安全。

Read More

3BHB045647R0001 新扬子造船为Evalend建造首制40000吨散货船交付离厂

2024-05-06 | no responses

4月30日上午9时30分,扬子江船业集团新扬子造船为希腊Evalend船东建造的首制40000DWT散货船——“HARMONY”轮,解缆离开船厂码头,交付投入运营,开启首航。 40000DWT散货船“HARMONY”轮为扬子江船业集团为希腊Evalend船东建造的4艘系列船中的首制船,采用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最新一代绿色海豚型设计,船舶总长176.97米,型宽31.99米,型深15米,最大吃水10.8米。该船满足HCSR、EEDI-3等最新规范要求,船艏采用S-Bow,船尾安装节能导管和毂帽鳍,载重量及油耗指标优异,投入营运后CII可望获得A级评级,提供了应对欧洲日益高涨的碳税的良好解决方案。该船货舱开口宽度达到27米,舱容大、无死角,可载运各类危险品。船体满足芬兰瑞典ICE-1C冰区加强要求,可全年航行于波罗的海。 该船于2023年6月底开工建造。在Evalend船东项目监造组、LR船级社现场验船师、船厂上下等各方的专业、通力合作和相互成就下顺利建造完工。 4月29日,Evalend船东代表Andreas Ploumis先生与扬子江船业集团副总经理兼新扬子造船总经理杜成忠先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HARMONY”轮交船文件,集团副总经理吉宏飞先生携集团经营团队相关代表出席见证。船东对本船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风浪中航速表现非常满意。新船的投入运营将有助于船东对现有灵便型船型的逐渐更新换代,提升船队运营效率。

Read More